感冒是最常見疾病;誰沒感冒過;古今中西醫學都有提到「感冒為萬病之源」,可見面對感冒,必須小心謹慎處理,不可不慎;首先談談感冒的由來,「感冒」這個病名的最早源頭不在醫家,而在官場;後來才為中醫所引用。古時醫聖張仲景將感冒列於傷寒範疇,並於其大著《傷寒雜病論》一書中完整詳實記載了傷寒的辨證論治,故今中醫仍沿用,將感冒稱為傷寒。
接著我們來了解什麼是感冒,在中醫的觀點,感冒是指凡感受風邪或時行疫毒,導致肺衛失和,以鼻塞、流涕、噴嚏、頭痛、怕冷、發燒、全身不舒服,總覺哪裏不對勁爲主要臨床表現的外感疾病。現代醫學又稱感冒爲急性鼻炎,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個類型,是一種輕微的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常見病。並將感冒概分爲一般感冒,與流行性感冒。
再來看看爲什麼會得到感冒呢?感冒兩大主要病因,外來的風邪疫毒(外患);人體正氣虛弱(內憂)。
- 外來的風邪疫毒︰這提示了感冒發生條件是有外來的感染,從口鼻或皮毛入侵人體,所以感冒時,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公筷母匙進食皆可以有效防止感冒傳染。
- 人體正氣虛弱︰我們常常也會發現,同樣跟感冒的病患接觸,有人被傳染,卻也有人沒事,主要原因,就在每個人正氣強弱的差別,正氣越強,就越不容易感染,日常生活中,定時定量且持之有恆的運動、正常起居作息,加上均衡充足的營養都是充養人體正氣的方法。
了解了什麼是感冒,及爲什麼會得到感冒,也說明了如何預防感冒的方法後,接著,我們再來看看如果不小心感冒,該如何面對;中醫講究的是辨證論治(即依疾病症狀辨別出不同的病證證型,再對證予以施治);
首先辨别所得的感冒是風寒感冒或是風熱感冒︰
- 風寒感冒
- 多見於陽虛體質或一般體質,這類體質病患平時一般多較怕冷,發病時間一般也多見於春夏、秋冬交換季節,天氣變化時、及免疫系統低下時。風寒感冒時常常會發燒、怕冷狀況嚴重、身痛、咽喉癢、鼻水或淡偏清晰或色白等症狀;
- 穴位指壓(正確的指壓操作方式可參照筆者所著《病理指壓》)︰按壓合谷、及肺經俞穴從中府、雲門、天府、俠白、尺澤、孔最、列缺、經渠、太淵、魚際、少商及膀胱經從眉頭攢竹穴至肩腳骨及背部刮痧;
- 食療調理部分︰可以薑湯以溫陽散寒;
- 風熱感冒
- 患者一般多屬陽熱體質,平時就較易出汗,怕熱;發病時多可見如下症狀︰發燒明顯,微微怕冷、或不怕冷,出汗時不順暢,頭痛、鼻塞,流濃濁鼻涕,口乾、容易口渴,咽喉腫痛,疫黃濁黏稠。
- 穴位指壓︰除與上述風寒相同指壓穴位,可多加合谷、風池、曲池怯風散熱。
- 食療調理部分︰可以杭菊花、薄荷、茶沖泡喝;
辨清楚感冒是風寒、風熱類型後,若您還兼有下述症狀,可依以下說明作調理;
- 若兼有濕重的狀況
- 症狀表現︰如發燒不明顯,以手觸皮膚剛開始不覺熱,久了會覺得熱加重;或自覺頭重重、胸悶︰吃東西無味或覺味道比卒時淡;或痰多、鼻涕濃。
- 穴位指壓︰除上述感冒所用指壓穴位,再加陰陵泉、太淵等穴。
- 食療調理︰蘇莞荽薑湯(詳見筆者所著《藥食同療》),早晚飯前空腹吃。
- 兼有氣虛
- 症狀表現︰有感冒症狀,但不明顯,且多兼有倦急乏力、短氣、不想說話,而且感冒常反覆發作。
- 穴位指壓︰除上述感冒所用指壓穴位,再加足三里、合谷等穴。
- 食療調理︰蜜棗黃耆人參湯(詳見筆者所著《藥食同療》)。
- 若兼有陰虛
- 常有夜晚睡覺時盜汗、手腳心及足心發熱、乾咳少痰、失眠)。
- 穴位指壓︰除上述感冒所用指壓穴位,再加太溪、三陰交等穴。
- 食療調理︰以黃耆紅棗枸杞茶。
雖然大家都有感冒感染的經驗,但正確態度面對它是很重要,很多人認爲是小病,多休息、多喝水就會好,但現代人生活忙碌、壓力大,導致正氣低下,不但沒好轉,一不小心,還釀成大病甚至奪命的都大有人在;就如新聞中常聽到的,感冒拖延轉肺炎、腎小球腎炎等,嚴重的甚至丟性命都不時耳聞,所以感冒一定要去看醫師,另西醫、中醫的處理方式也多不同,西醫的治療多偏除惡務盡,但常也在病除之際損傷人體正氣,中醫則鼓舞正氣抗邪,邪除正亦不虛,讀者在就醫時,可評估選擇。
註︰患有傳染病、各種炎症及潰瘍性疾病不可使用指壓